减字木兰花·襄王梦里
黄庭坚〔宋代〕
襄王梦里,草绿烟深何处是? 宋玉台头,暮雨朝云几许愁?
飞花漫漫,不管羁人肠欲断。春水茫茫,欲度南陵更断肠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站在巫山县城楼上眺望阳台故址,但见芳草萋萎,烟雾迷濠,当年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神秘梦境到底在哪里?楚阳台遗址上仍然是暮雨朝云,情景一如当年,但哪还有神女的影子?给人增添的不过是凄苦和悲凉。
落花到处飘零,让人心生伤感,再加上羁旅在外,满怀离愁,二者一齐涌上心头。春水茫茫,上面似有愁云笼罩,我想度过南陵,见此却更感伤心断肠。
注释
减字木兰花:词牌名,又名“减兰”“木兰香”“天下乐令”“玉楼春”“偷声木兰花”“木兰花慢”等。此调双调四十四字,前后段各四句,两仄韵两平韵。
襄王梦里: 指楚襄王与神女梦中幽会之事。宋玉《高唐赋)
创作背景
这首词是作者出蜀途径巫山时所作。微宗即位,以新皇而下达了对于元祐党人的赦令。苏轼、黄庭坚等都在放还之列。建中靖国元年(公元1101)正月,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从江安(今四,川江安县)登舟,顺长江下三峡出川。途经巫山,受到知县的接待,稍作补给停留。该词抒写作者登巫山县坡楼的观望之感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蒋方.黄庭坚集:凤凰出版社,2014:第243-244页
赏析
这首词上片吊古伤今,抒发词人心中的沧桑凄凉之慨,下片紧承上片的吊古之意,即景感怀,反复咏叹,强烈地抒发了其内心的失意、惆怅之情。全词运用了渲染、烘托等手法,表现了作者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郁闷忧愤之情。
上阙以两个何句作怀古:襄王在何处,宋玉已作古。词以君王与文臣对举,虽是说古事,却不无现实的寓意。首同襄王。“草绿烟深”的氤氲气象代表了政治的清明昌盛,而“何处是”即谓“是何处”,构句已表达了作者的疑问。更何况这“草绿烟深”。当襄王之时,也只是在“梦里”。次间宋玉,将《高唐赋》中神女之句嵌入词中,朝朝暮暮,飞云行雨,又有何人赏识?“几许愁”实形容愁多。在这巫山之地,想那
简析
词的上片怀古伤今,抒发沧桑凄凉之感;下片即景感怀,强烈表达失意惆怅之情。全词运用渲染、烘托等手法,表现出词人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郁闷忧愤,以及对政治清明、君臣和谐的疑惑;同时透露出退隐之意,反映出词人在获赦后仍感伤痕深重,考虑退身之事的复杂心境。
黄庭坚
黄庭坚(1045-1105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 2547篇诗文 558条名句
一剪梅·中秋无月
辛弃疾〔宋代〕
忆对中秋丹桂丛,花在杯中,月在杯中。今宵楼上一尊同,云湿纱栊,雨湿纱栊。(月在杯中 一作:月也杯中;纱栊 一作:纱窗)
浑欲乘风问化工,路也难通,信也难通。满堂唯有烛花红,杯且从容,歌且从容。
玉女摇仙佩·佳人
柳永〔宋代〕
飞琼伴侣,偶别珠宫,未返神仙行缀。取次梳妆,寻常言语,有得几多姝丽。拟把名花比。恐旁人笑我,谈何容易。细思算、奇葩艳卉,惟是深红浅白而已。争如这多情,占得人间,千娇百媚。
须信画堂绣阁,皓月清风,忍把光阴轻弃。自古及今,佳人才子,少得当年双美。且恁相偎倚。未消得、怜我多才多艺。愿妳妳、兰心蕙性,枕前言下,表余心意。为盟誓。今生断不孤鸳被。(双美 一作:双关;妳妳 一作:奶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