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绿衣使者

《开元天宝遗事·鹦鹉告事》〔五代〕

  唐明皇时,长安杨崇义妻刘氏与邻人李氏私通,欲杀崇义。崇义喜鹦鹉,常自喂之。一日,崇义醉归,刘与李谋而杀之,埋枯井中,僮仆皆不之知,唯鹦鹉见之。刘氏故令僮仆觅夫,并告官。官日夜捕贼不得,诣杨家索。架上鹦鹉忽曰:“杀家主者,刘与李也。”官收二人拷问,具招实情。遂置二人于法,并奏明皇。明皇称鹦鹉义,遂喂于宫中,封为“绿衣使者”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唐玄宗在位时,长安有个叫杨崇义的人,他老婆刘氏跟邻居李某私通,两人谋划着要杀掉杨崇义。杨崇义特别喜欢一只鹦鹉,还经常亲自喂它。有一天,杨崇义喝醉酒回到家,刘氏就和李某合谋把他杀了,然后把尸体埋在一口枯井里,家里的仆人谁都不知道这事儿,只有那只鹦鹉看见了。刘氏故意让仆人四处寻找丈夫,还去报了官。官府日夜抓捕凶手都没抓到,就到杨崇义家里搜查。这时候,架上的鹦鹉突然开口说:“杀主人的,是刘氏和李某。”官府就把这两人抓起来审问,他们全都招供了实情。于是官府依法处置了这两人,还把这事儿奏报给了唐明皇。唐明皇称赞鹦鹉有情有义,就把它养在宫里,还封它为“绿衣使者”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绿衣使者》写鹦鹉揭发命案之事,展现古代志怪传奇中“义禽昭冤”的主题。故事以刘、李密谋杀夫为矛盾起点,以鹦鹉“突语揭凶”为情节逆转,叙事简洁而悬念迭生;作者借鹦鹉“口吐人言”的奇幻笔法,将动物拟人化为正义化身,既暗合“天理昭彰”的道德训诫,又折射唐人“万物有灵”的观念。文中“绿衣使者”因鹦鹉羽毛颜色及传递关键信息的功能,成为后世邮递员的代称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清平乐·深冬寒月

冯延巳 冯延巳〔五代〕

深冬寒月,庭户凝霜雪。风雁过时魂断绝,塞管数声呜咽。
披衣独立披香,流苏乱结愁肠。往事总堪惆怅,前欢休要思量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孙泰克已为人

王定保〔五代〕

  孙泰者,山阳人也,少师皇甫颖,操守颇有古贤之风。泰妻即姨妹也。先是姨老矣,以二子为托,曰:“其长损一目,汝可取其女弟。”姨卒,泰取其姊。或诘之,泰曰:“其人有废疾,非泰不可适。”众皆伏泰之义。

 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,市之,而命洗刷,却银也,泰亟往还之。

  中和中,将家于义兴,置一别墅,用缗钱二百千。既半授之矣,泰游吴兴郡,约回日当诣所止。居两月,泰回,停舟徒步,复以余资授之,俾其人他徙。于时睹一老妪,长恸数声。泰惊悸,召诘之,妪曰:“老妇尝事翁姑于此,子孙不肖,为他人所有,故悲耳。”泰怃然久之,因绐曰:“吾适得京书,已别除官,不可住此,所居且命尔子掌之。”言讫,解维而逝,不复返矣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酒泉子·闲卧绣帷

毛熙震 毛熙震〔五代〕

闲卧绣帷,慵想万般情宠。锦檀偏,翘股重,翠云欹。
暮天屏上春山碧,映香烟雾隔。蕙兰心,魂梦役,敛蛾眉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